新闻动态

蒋介石麾下三大无能之辈,若少一人,其败局或可改写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2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83

历史的进程就像一部不停滚动的巨轮,留下了许多让人深思的痕迹。在20世纪中国那幅跌宕起伏的历史大画中,蒋介石和他的国民党政权的故事,绝对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讨论的大课题。蒋介石在军事上的指挥和选人用人的方法,对国民党军队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他喜欢用自己人,看重忠诚,却不太关注将领的实际能力,这导致了好多次失败。他这种只看重忠诚而不太看重能力的用人方法,就像一条看不见的锁链,紧紧地绑住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,让它们在战场上接连碰壁。这篇文章会拿刘峙、陈诚、胡宗南这三个国民党的高级军官来说事,好好分析一下蒋介石用人不当的问题,看看这是不是国民党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。

刘峙,人称“福将”,国民党里的一位高级将领,早期军事生涯那叫一个运气爆棚。记得在第一次东征那会儿,他带兵追击洪兆麟的部队,竟然因为敌人判断失误,就那么轻轻松松地赢了。

在棉湖那场至关重要的战役里,刘峙简直像被幸运女神眷顾,就在形势危急的时候神奇般地扭转了败局。这些突如其来的胜利让他在国民党里名声大噪,也博得了何应钦和蒋介石的青睐。

蒋介石对刘峙在华阳战役的出色表现赞不绝口,说他“用奇招扭转局势,化险为夷”,从此刘峙有了“福将”的美誉。

所以说,就算刘峙有时候运气不错,也遮不住他在指挥上的短板。尤其是在那次和顾祝同一起打孙传芳部的战役里,这俩人的表现一对比,刘峙在军事指挥上露馅了。

顾祝同因战局紧张而决定撤退,可刘峙没接到撤退的指令,却意外地打赢了这一仗。这让何应钦对刘峙刮目相看,觉得他既听话又忠心,关键时刻还特别能打。从此,刘峙的官运亨通,很快就在蒋介石身边混得风生水起。

刘峙对老蒋的忠心那是有目共睹的,尤其是在“中山舰事件”里,他直言“校长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”,这充分体现了他对蒋介石的彻底听话。

不过,他对人的盲目忠诚倒是显露出他不太会自己动脑子和做判断的问题,更让人咋舌的是,刘峙的人品问题还挺严重的。

在那次日军轰炸后的防空洞惨案里,这家伙非但没帮忙救人,还偷了遇难者的东西,还把受伤的人活生生给掐死了。蒋介石知道后气得要命,最后还是决定原谅了他。

刘峙那副听话乖巧的样子,好像让他躲过了惩罚。可是在抗战期间,他“好运将军”的名头不保,反倒是接连遭遇了败仗。

1937年,刘峙在保定指挥抗敌,但日军突破防线后,他却选择逃跑,一口气南逃了好几百公里,还被讽刺为跟日军“赛跑”。尽管在国民党里,刘峙的无能和愚蠢已是公开的秘密,宋美龄都曾劝蒋介石别用他,可蒋介石还是特别宠他,因为他觉得“刘峙打仗不行,但谁比他更听话?” 到了1948年,蒋介石又让刘峙担任了徐州“剿总”司令,这可是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一阵质疑和嘲笑的风波。

看来刘峙在徐州会战中的指挥确实出了大问题,短短55天就损失了55万人,结果被蒋介石给开了。这事儿不就反映了蒋介石那“只看重忠诚不看重能力”的用人方式吗?

陈诚在军事上还算有点本事,不过他那忠诚和实力总感觉有点对不上,这得益于蒋介石对他的大力扶持。

棉湖战役时,陈诚带头的炮兵作战让蒋介石特别欣赏,而在“四·一二”政变时,他对蒋介石的铁杆支持,也让他在蒋介石心中位置更稳了。

蒋介石对陈诚也是挺照顾的,不仅给了他很高的职位,还让他娶了自己的干女儿谭祥,这俩人的关系就更牢不可破了。不过陈诚也不是光听话的人,他也会有时候直截了当地给蒋介石提意见。

这和刘峙的做法真是差远了。陈诚在选人上跟蒋介石想的一样,都喜欢用黄埔军校出来的将领,所以尽管陈诚有自己的“土木系”,但蒋介石并没有对他产生怀疑。

陈诚在五次对中央红军的“围剿”中展现了军事才能。在第三次“围剿”中,他巧妙地避开了与红军的直接对抗,使得部队没受大损失;但第四次“围剿”时,他指挥的部队却遭受重创,三个师被全歼,士气一度低落;到了第五次“围剿”,他总结经验,调整策略,最终带领部队取得了胜利。

不过,在国共的内斗中,陈诚的带兵能力总有些不尽如人意。1946年,他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在中原、苏中、苏北等地解放区里,连着打了七场,结果全输了。

1947年,陈诚被派去东北坐镇,可是在那里他打了败仗,只好以健康问题为由退场。这事儿在国民党里闹得挺大,也让他军事生涯上添了不光彩的一笔。看陈诚的例子,就算你有点军事天赋,要是光说不练,不懂得根据情况变通策略,那最后还是得吃败仗。

胡宗南,也就是传说中的“天子第一门生”,他的军旅生涯就像一部传奇。年轻时他因为赌博差点荒废了学业,但后来彻底醒悟,进了黄埔军校,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人之路。

胡宗南在棉湖一战里表现神勇,这让蒋介石看在眼里,后来胡宗南在不少战役中也屡立战功,慢慢就变成了蒋的得力助手。

不过,胡宗南的军事经历挺搞笑的,跟陈赓打来打去,基本上没赢过。

从黄埔军校开始就有摩擦,后来好几次过招,胡宗南总是被陈赓打败。尤其是解放战争那会儿,胡宗南还吹牛说要活捉陈赓,结果反倒是被陈赓连续打败,还把自个的第一旅旅长黄正诚也给抓了。

黄正诚被抓后,还吐槽陈赓打仗不按规矩出牌,结果被陈赓直接骂了一顿“废物”。1950年,胡宗南在西昌一役又碰上陈赓,结果不敢交手就跑了,最后逃到了台湾。胡宗南这次败得彻底,又一次凸显了蒋介石用人的不当。

看刘峙、陈诚、胡宗南这三人的军事经历,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蒋介石那种喜欢忠诚胜过能力的用人方法有问题。刘峙太盲目忠诚又没能力,陈诚虽然忠心但能力不足,胡宗南老打败仗,这些问题都跟蒋介石的这种用人方式紧密相连。

蒋介石过分看重将领的忠心,却没怎么关注他们真本事,这导致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失利。这种选人用人的错误,可以说是国民党最终败北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
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,一个国家的兴亡,不光看领导个人行不行,还得看他们用人的方法对不对。会挑对人用,才能把人才的力量发挥到极致,最后才能赢。